意大利都灵传来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——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的官方摄影师吉廖(Gianluca Gigliotti)于近日逝世,享年57岁,这位在俱乐部供职长达25年的视觉记录者,用镜头捕捉了斑马军团近四分之一世纪的辉煌与低谷,累计拍摄超过两百万张照片,成为尤文历史中不可或缺的“视觉史官”,他的离世不仅是体育摄影界的损失,更让全球无数球迷与从业者陷入哀思。
光影人生:从暗房到荣耀赛场
吉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90年代初期,当时意大利足球正沐浴在“小世界杯”时代的余晖中,他最初在地方报社担任摄影助理,通过传统暗房技术磨练出对光线与构图的极致敏感,1998年,尤文图斯俱乐部为重塑品牌形象,公开招聘一名专职摄影师,吉廖以一组捕捉德尔·皮耶罗训练中凌空抽射的动态照片脱颖而出,时任俱乐部主席维托里奥·基乌萨诺(Vittorio Chiusano)评价其作品:“他的镜头不仅记录瞬间,更赋予足球以诗歌般的叙事性。”

在接下来的25年里,吉廖成为尤文图斯更衣室、训练场和赛场的“隐形成员”,从阿尔卑球场到安联竞技场,从皮耶罗的最后一记任意球到C罗的倒钩破门,他几乎见证了俱乐部所有标志性时刻,据统计,吉廖平均每个赛季完成超过300场拍摄任务,包括正式比赛、青年梯队赛事及商业活动,累积底片与数字文件超两百万张,这一数字在体育摄影领域堪称罕见。
经典瞬间:镜头下的历史铭刻
吉廖的作品远不止于技术性记录,更成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,2003年欧冠半决赛,他冒着大雨跪地拍摄内德维德跪地祈祷的镜头,被《队报》誉为“绝望与信仰的交织”;2011年尤文新球场揭幕战中,他利用长曝光技术将烟花与球员剪影融合,创作出俱乐部官方标志性海报;2017年卡迪夫千年球场,他潜伏于底线位置抓拍到布冯指尖触碰欧冠奖杯的瞬间,尽管球队失利,这张照片却成为“优雅失败”的象征。
他的镜头亦关注人性化叙事:托蒂与皮耶罗交换球衣时的耳语、基耶利尼搀扶受伤对手的背影、博格巴为小球迷系鞋带的俯身……这些画面超越了胜负,成为体育精神的核心注脚,前尤文队长布冯曾在自传中写道:“吉廖的相机像另一双眼睛——它看见我们流血、流泪、流汗,却从不中断对美的忠诚。”
技术革命:从胶片到数字的守望者
吉廖的职业生涯恰逢摄影技术剧变期,早期他坚持使用尼康F5胶片相机,每场比赛需携带30公斤设备,包括多组定焦镜头与备用胶卷,2006年“电话门事件”后,尤文图斯降入意乙,俱乐部预算紧缩,吉廖却自费购入首批数码设备,并首创“三机位同步拍摄法”——一台捕捉广角氛围,一台跟踪焦点球员,一台专攻特写表情,这套方法后被多家豪门俱乐部效仿。
面对数字时代的流量压力,他始终保持传统新闻摄影的严谨性:拒绝过度修图、坚持原始构图、为每张照片标注精确到秒的时间戳,其档案库成为尤文图斯的数字遗产,其中37张作品被意大利国家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。
幕后英雄:更衣室的“沉默见证者”
在球员眼中,吉廖是兼具朋友与史官双重身份的存在,前主帅里皮允许他自由出入更衣室,但吉廖从未泄露任何内部争议,C罗加盟尤文时,吉廖为其拍摄首组定妆照,因坚持自然光拍摄与团队产生分歧,最终C罗亲自认可其方案:“他让我想起为《国家地理》工作的父亲——偏执,但充满尊严。”
这种信任源于吉廖的职业准则:不介入事件,只忠实呈现,2015年欧冠决赛前,他拍摄的莫拉塔凝视更衣室走廊的侧影,未使用任何补光设备,仅靠应急灯营造出的阴翳质感,后被球员本人设为社交媒体头像并配文:“这是赛前的真实——恐惧与渴望并存。”
遗产永存:光影之外的温度
吉廖晚年致力于摄影教育,在都灵大学开设体育视觉叙事课程,并主持尤文图斯青年队摄影工作坊,他的个人项目《25×25》原定于2024年展出,精选25年间25场关键战役的未公开照片,如今成为遗作,俱乐部宣布将建立“吉廖视觉档案馆”,并以其名义设立年度体育摄影奖。
他的逝世引发足坛广泛悼念,尤文图斯官方声明称:“吉廖的镜头是俱乐部的另一颗心脏。” UEFA主席切费林表示:“他让足球史拥有了温度与面孔。” 球迷们在安联球场外自发放置相机与黑白围巾,其中一条留言写道:“你教会我们,真正的传奇不在进球集锦中,而在每一次呼吸的定格里。”

吉廖曾在一篇采访中总结自己的哲学:“足球是九十分钟的游戏,但摄影是关于永恒的事业,我的任务不是制造神话,而是证明英雄们同样流着凡人的血。” 他的镜头永远闭合,但两百万次快门声已成为亚平宁绿茵场上永不消逝的回响。







发表评论